甘露 |
---|
聖法法師 |
回慈光寺首頁 |
21 / 32 |
天下父母心 |
父母把子女生出來,又把他養大,費多少精神又用多少金錢。從十月懷胎到出生,不是哭就是笑,不是糞就是尿,三年哺乳費了多少工夫,都沒有一句怨言,都不惜任何代價。從小學到大學讀書要錢,吃飯也要錢。俗語說「父母養兒女不論飯,兒女養父母要算餐」。現在時代不同了,父母養兒女大家認為應該的,連兒女都認為應該的,兒女養父母即是一個很大的包袱,乾脆不要算了。 兒女再不孝,父母也要原諒他,再壞的兒女也是自己生的,都「西牛望月」似的希望他回頭。兒女對社會國家有貢獻,做父母的也很安慰,很光榮,很驕傲,也有功勞。兒女壞,做父母的也有一分罪惡感而內疚。兒女殘廢,父母也很疼他「皇帝疼奸臣,父母疼廢人」,長大了要結婚,做父母的要籌備費用,沒有自己的房子要蓋房子給他們住,創業缺少本錢,亦要父母籌給他們,有多少財產都分給他,連父母死了都要保護兒女的平安,否則不敢去投胎。 有一次和信徒閒談,談到父母愛兒女的時候說,天下父母心「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」。他們成功父母即高興,失敗父母即煩惱,他們好父母即很安慰,不好父母即自責沒有把他們教好。我?,你這樣疼他們,是希望他們賺錢給你?他便?,不要向我要錢就阿彌陀佛了,那還敢希望他們賺錢給我。不然是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」他?,現在的兒女長大了,翅膀硬了,要自己獨立,要組小家庭,管他父母的死活,敢希望他養老?到國外留學娶外國的老婆,父母去看他,住幾天媳婦都要給我們算帳,何況要養我們?俗話說娶一個媳婦少一個兒子,可是父母還是希望去看看兒子。 中國人多為兒女犧牲一生而努力,積了許多財產給兒女。省吃儉用為兒女與人爭奪計較,所有罪過自己去挑,爭來的財產給兒女享受,「千年家業百人主前人創業後人收」。這一點與外國人大不相同,是外國人沒人情味,還是中國人憨? 天下父母心都是愛兒女,這個心好不好?菩薩有大慈大悲的心,父母愛兒女亦算大慈大悲嗎?那天下的人都大慈大悲囉?為什麼不能叫做菩薩?菩薩的慈悲心是愛護一切眾生,父母心只是愛自己的兒女,這樣的差別而已,也就是慈悲心大與小的問題。慈悲心小即會產生爭奪計較,造諸惡業,愛我們所愛。菩薩有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」之心,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愛的對象。不是為了你,就去傷害他,為了他,就傷害你才叫做大慈大悲。 一般人有你我之心,菩薩卻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才叫菩薩。可見每個人都有佛心,只是沒有發揚廣大而已。天下父母心都是很可愛很可貴,人人都有只是把它藏起來,而且縮小而已。或是因累生累世結來的善惡緣,所以對兒女特別關心。或者是有債務未了?你還我債,我還你情,還來還去永遠都算不清。到什麼時候才算的清呢?「識盡情空」的時候。識即業識,無始以來所做善惡業。什麼叫無人相,無我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呢? 無我相---做什麼事情都有他沒有我,什麼事都替別人設想,而不為我利害關係設想。 無人相---給人家做多少事情都不計較,只要有利於別人的事情,都願意做。 無眾生相---不分種族,富貴貧賤,乃至是天人,修羅,鬼,畜生,地獄的眾生都願意救度。 無壽者相---能住世間多久即做多少事,而不計較能住世間多久,一天都不空過,一天都不閒著。 什麼叫識盡情空呢?識即業識,無始以來所做善惡業,無始以來所結善惡緣,都叫做業識。情呢?父子母子有情,夫妻有情,兄弟姊妹也有情,朋友有朋友情,同事有同事情,六親眷屬有六親眷屬的情,同類,同種,同族,同姓都有情。這個情有什麼不好?有情即有愛,有愛即有恨,有情即有私,有私即有你我,爭奪計較由此而生。一切造業生死輪迴都由此而生。 那麼,要無情無義囉?也不是的。情要把它淨化,情要把它擴大,情要把它化成大慈大悲的心。淨化的心即無私愛,擴大即愛更多人,能多大有多大的菩薩心是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」的心。無緣大慈即無論與我有緣無緣是友是敵,都愛他都要他離苦得樂。同體大悲即他人的痛苦如我的痛苦,他人的快樂如我的快樂一樣,這樣的心才叫菩薩。 你?那些凡人做不到的事情,有什麼用?那麼,儒家?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「四海之內皆兄弟」就做得到了?如果也做不到,則能愛多少人就愛多少人,能幫助多少人就幫助多少人,就做得到了?如果也做不到的話就不是學佛了。學佛都要叫人吃虧,不如不要學算了,「天堂有路你不走,地獄無門強潛行」有什麼辦法?須知因果循環,吃虧即是佔便宜,佔便宜即是吃虧,信不信由你。 佛法?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只是被業障把祂重重的遮住了,也被業識遮住了,所以我們的身體都被業識作主,業識作主的身,日日行為都是貪瞋痴,造諸惡業而迷惑,由迷惑而再造惡業,由惡業而受種種的苦報。惑業苦而「生生死死輪迴轉,改頭換面永不休」。 天下父母心,把它發揚光大即是佛心,即威力無窮,快樂無窮,最後成佛也是這個心。把它縮小或藏起來,即造業無窮,苦報無窮,生死無窮。良藥變成毒藥。若是好好的利用,即毒藥也變成良藥。怎樣去選用它,即靠我們的智慧運用。運用得道成佛了生死,運用不當即六道輪迴永不出離。是故佛教乃是智慧的宗教,心經說「摩訶般若波羅蜜」大智慧方能到彼岸。 |
第一頁|上一頁|下一頁|最後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