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1問:持咒忥佛有何功效?
答:誠心念佛持咒,即含有恭敬懺悔之意。而且清淨心內的污濁。能消業、消災免難,將來往生淨土。
302問:「紅塵名利色三關,賺得凡夫晝夜忙,累到頭來無別事,滿腔苦痛訴閻王」這首詩何意?是不是教人消極?
答:世間的名譽地位,利益財產、物質享受,人人都是希望的。可是害得人人都日夜忙碌,而且造諸惡業。末了一息不來,只有向閻羅仕訴苦、訴冤!
世間萬事有利必有害,有樂必有苦,有善必有惡。我們只是說明苦、害、惡的方面。至於利樂的一面大家都知道。尤其名、利、色、害人最慘!故教人提高警覺而己。若是綜合來說,殳是有利於社會國家之事,都需要積極。可是有害於人類眾生的,欺騙、奸詐、殺害等等之事,您說該積極或消極?
303問:如要出家需要什麼條件?
答:需要向道之心,有欲修行用功之意志,還要發大志大願。在家人每日都為功名世事,為富貴享樂而忙忙碌碌。出家為道業、為眾生,需要智慧、修行道德。前途路遠──生生世世積功立德。度眾生。故須立大志大願。
304問:人與動物(畜生)有何不同?動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,而人即日忙忙碌碌爭奪計較,多憂多煩多痛苦。
答:人與畜生最大不同就是,理智的間題。人有智識能利用自然界而福人群,能利用物質而得到享受。最大不同就是人能求上進──修心修行修德、造諸功德,將來才有解脫生死的希望。而畜生即今日不知明日事,只知覓食而不知求上進。您又不是牠,怎知牠無憂無慮?
305問:社會金錢第一,想學道修行卻沒有金錢,而難實現而憂慮。
答:金錢第一是欲物質享受的人。欲得物質享受者,須日日忙碌,勞心勞力,甚至造諸惡業!到後來又是一場空!且使來生更多的痛苦。修行學道者,少欲知足,修行道業為重。故憂煩也少清淨快樂多。且將來有很大的希望──解脫生死,或往生極樂。
306問:打坐卻摒除雜念,云何雜念更多?如何摒除?
答:初學打坐的人,雜念更多是正常。譬如住在街市的人,日間車馬雜音眾多,即不覺有吵鬧,夜間人靜,一輛車馬經過即很吵何故?我們的心本來很亂,而自己不覺,學靜坐時,心己靜下來,即覺得雜念很多。一直用功下去,雜念必漸漸減少。
307問:家裡無佛堂,念佛誦經如何迴向?
答:家裡最好找一處清淨的地方安佛像,否則用鏡框裝佛像,欲拜佛念佛時,才臨時安,拜好收起來亦可以。再不方便即隨時隨地念佛,過幾天才到附近寺廟去拜佛回向亦可。
308問:念佛要不要記數?念佛時常常有些雜念跑進來怎麼辦?
答:念佛記數比較能集中精神。只要專心念不記數亦可以。念佛常常雜念跑進來是正常的事,因為功夫還淺,不要管它,一直念下去,慢慢雜念就會減少,一直到無雜念,才叫做一心不亂。
309問:香爐或燈籠、畫龍畫鳳畫八卦等,那些是寺廟用?那些是在家用?
答:龍鳳謂吉祥之意,也是為了美觀藝術。八卦為避凶避煞之意,不分寺廟用或在家用。
310問:供佛像有什麼用意?
答:供佛像為禮拜方便。為引我們的恭敬虔誠。為約束我們的身心。為學佛慈悲、智慧。為洗滌我們內心的污染。為精神寄託和安慰等等。
311問:為什麼有天堂和地獄?誰所創造或安排?
答:天堂代表一切快樂的地方;地獄代表一切痛苦的地方。人有善惡故有天堂和地獄。譬如人間有富貴貧賤,有快樂幸福,和貧窮困苦,有都市和鄉村,有監獄和娛樂場所。這是誰所?造和安排?主要是人的善惡業,才有如此報應的處所。
312問:天堂有什麼等級?地獄又有什麼等級?
答:天、豎有二十八天,橫即無量無數。有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之分。地獄大有十八、中有五百、小者無數。譬如人有數十萬財產,亦有數百萬、或無數財產者。官有上級、中級、下級。有數年、或數十年之享福者。亦有受災受難、受痛苦者,有在牢獄數年,數十年或無期徒刑者。
313問:人為什麼有善惡?死後還有生、老、病、死否?
答:人的個性有慈仁忠孝德善,和貪瞋痴、兇惡我慢嫉妒。皆是累生累世所積來的習性。俗說:「近山識鳥音,近水識魚性」。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積習而成各個的個性。
人死後若再投生為人畜,皆禸生老病死。鬼獄亦有罪滿之時,天上亦有福盡,故如人間之生老病死。若不出輪迴,永遠循環不息。
314問:前生的本非今生的我,今生何須承受前生的業報。
答:先生所說的是肉體的我。靈性的我是永遠不生不滅的!只是善惡性有加有減!我們不論作什麼事,都有種子(印象)留在心內,積習成性。而這善惡的行為構成業力,遇因緣必受果報。否則人為什麼有各個的個性,為什麼有富貴貧賤的果報。
315問:設若前生的業,可以定今生的因緣,則今生的行為是非我就不要負責了嗎?
答:先生所說的又是定命論。所謂因緣者,善惡的個性(前生帶來的習性)遇善緣──好環境、好朋友。即作善事,將有好果報;若遇惡因緣──惡環境、惡朋友,即造惡業,將有惡果報。作善作惡由我們的心,轉環?或被環境轉亦是由我們的心。為什麼通通推給前世的因緣呢?
316問:我佛慈悲,以其法力使我們的心轉為善,就不會作惡。由他起惡念作惡業,才有惡果報?
答:善念惡念,善性惡性都是由我們的累世積習。其間有業力在支使我們的行為。心乃是造善惡之源。也是我們自己的心,才能轉我們的業。雖有業力在支使我們的心。也有本性(佛性)之力在支使我們作善修行。二力每日每時都在作戰,誰勝誰敗,是靠我們自己為主,佛菩薩不過能作我們的助緣而己。譬如比賽,旁人只是作精神的鼓勵而己。
317問:佛家戒色、超越迷亂或斷慾。若是如此世間的生命延續誰負責?天生陰陽,豈不是違背天性?
答:佛家戒色是以不法痴迷為戒。若理智一分即超越一分痴迷。若能斷?痴迷即能證聖果。眾生無邊、業力無邊,六道乃至十方世界眾生無量無邊,來來往往不可能沒有生命之延續。設使眾生都證了聖果(斷淫欲)即此世界變成淨 土,個個都由蓮花化身。清淨而快樂,豈不是很好嗎?
318問:佛家以心重要,或身重要?若身重要即貪,身入極樂即犯戒在先,尚有何面目見佛?
答:佛教人修行即是修心為本。把污濁的心修成清淨的心。身乃是修行之器。如刀可殺人,亦可救人,指使的是我們的心。倘使心修清淨(念佛),佛高興接引都來不及了,還會不歡迎嗎?往生極樂是靈性(靈魂)由蓮花化生,不是我們的肉體。
319問:請問「如來處」在什麼地方?是否我們所來處?或是另有妙地?
答:金剛經說:「如來者、亦無所來、亦無所去」。佛身遍滿法界,千百億化身何有來處,雖各個有淨土或極樂世界,只是指各個的教化區而言。一切眾生之靈性亦是,過去無始、未來無終。生死來去者,易身易形而己。凡夫靈性怐於身體內,是業力使然。業障越重即活動範圍越少。
320問:或說如來處即在我們方寸。心不著萬物,身不離萬物,即眠花臥柳,處不為家?
答:「心不著萬物而不離萬物」,先生是否有如此境界?不著萬物云何欲眠花臥柳?子云:「心不焉視之不見、聽之不聞」。何況不著是解脫境?一切欲皆無才可以說不著。
321問:學佛若是避開塵世是否合佛意?應該作入世功業,布施佛法才合佛意否?
答:避塵世者,避免一切惡業,及一切纏纏縛縛之事。入世功業是修福,用功修行是修慧。須福慧雙修才圓?。布施佛法亦需有有智慧,是故先避塵後入世,方合佛意。
322問:佛也是入地獄救度眾生,俗說: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。西方極樂世界是否虛假之名?慈悲善念即是極樂,為眾生有所希望,或使他們行善而立此名而己?
答:人有善惡富貧,地有好壞高低,精神有喜怒哀樂。此世界有颱風地震、天災人禍、生老病死。十方世界豈無清淨快樂的地?極樂世界乃是阿彌陀佛,累生累劫修行所成就。也是其願力所成。譬如有一位慈善的人,勤儉努力立業成功,而建一所廣大優美學校,欲收容失學子弟,學成後分發各地,為社會國家服務,豈無此事?極樂世界就是學佛之人的學校,阿彌陀佛是校長,也是董事長。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都是老師。往生的人就是學生,豈無此事?
323問:無貪、無瞋、無痴是什麼意思?
答:無貪即不貪非法之物、不貪無義之財,量力求進;無瞋即不要亂發脾氣事事忍讓;無痴即明是非善惡邪正等。
324問:多說話是病否?
答:古人說:「言多必失」。話說多了往往會錯失或得罪人。有用的話,或真理、道理可以多說,無用的廢話可以少說。
325問:不說話,同學笑我怪?我說這是佛家最高境界對否?
答:不說話是佛家最高境界,是指開悟證果的人而言,您沒有那個境界,不要濫充聖人,反而誹謗佛法。
326問:不說話會不會與人距離拉遠而不和眾?
答:說話是感情的溝通,也是傳?彼此的意見,或智識交換的來源,好處甚多,但壞處也不少!一切的是非、衝突、口業,都是從口裡出來的(禍從口出),是故說話該謹慎,要論該不該說,用得適當即成功之本,用得不適,身敗名裂!是故不能一概而論。
327問:見人貧困或被人欺侮,即起同情心,但無能為力,會擾修道否?
答:「人者仁也」「惻隱之心人皆有之」。佛說「一切眾生皆有性」。慈悲心與智慧修到最高謂成佛。但眾生都被五欲六塵所蒙蔽,所以所作所為都違背了慈悲,但我們未學到救人的能耐,只是隨力而為。修學是充實自己,同情與幫忙他人,是利益他人。二者都要並行修學,自修而不利他,是小乘聲聞行,自利利他是菩薩行。將來成就不同。
328問:請開示修持六識的修法。
答:心經說:「無眼耳鼻舌身意、無色聲香味觸法」。四書說: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」。反過來說,看佛經、聽佛法、誦經念佛都要盡量去看去聽去念。要經過思慮、瞭解。把雜念妄想驅走.這是修六識的方法。佛教有些術語,也可以表一切修法。如「守口攝意心莫犯」。或「都攝六根、淨念相續」、「判心一處」、「一心念佛」,都是最好的修法。
329問:近來對佛法有濃厚的興趣,可是佛法那麼廣又深,何研究得了?聽說,「三期末劫」,萬教要歸一,只要修簡單一法就可以「得道」回家是否?
答:對佛法的興趣,乃是先生累世的善根,要好好把握。佛法深廣乃是因為人的根器、好欲、個性、習俗等,有千差萬別。譬如世間為什麼那麼多學問,又那麼多學校,通通歸一個學校?要歸幼稚園呢?或歸大學?「三期末劫、萬教歸一」乃是野心家蠱惑民眾的話,譬如小孩子說,「我要做世界皇帝」一樣。若欲研究佛法,本寺有各種佛書贈送,請來索取。簡單一法?那是不是只要學會「偷」,就可以成家立業是嗎?不可做如是想。再不然,只要「一心念佛」,亦是簡單的一法。
330問:依十念法而念佛,反遇家境不好,是何緣故?
答:「業不重不生娑婆」,家境不好乃是我們過去的業障。就應更精進念佛。十念是不夠的。譬如一百斤的業,您用十斤力是挑不動的。念佛沒有感應,有幾種原因,如虔誠不夠,或是業障太重,或信心不足,或沒有恆心。請注意此弊,一心念佛必有感應。
331問:念地藏菩薩萬遍也沒有好轉。
答:佛菩薩皆是大悲大願,無時隨處救度眾生,因為我們業障太重。譬如心的電波微弱,不發生感應,或貪瞋痴五欲六塵干擾,須加強力量,才能夠突破。
332問:我去慈惠堂問神也沒得解決?
答:可見您對佛的信心不夠──三心兩意。慈惠堂「乩童」當然有他的說詞,譬如我們有事去找警官,有警官的辦法;去找律師有律師的辦法;去找流氓有流氓的辦法,各有其是。
333問:聽說密咒最靈,也是最高的修法,能不能解決我的困境?
答;華嚴為經中之王,金剛經為最上乘者說。「三世諸佛依般若得成佛」、「至心念佛一句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」。究竟哪一法最高?依我看就是至心、誠心、專心最高,三心兩意修什麼法也沒有用。譬如藥店,參茸燕桂,算是最高貴藥了,用得不適亦是會害死人命的!草藥算是最便宜,用得適也能醫大病。究竟哪一種藥最貴?還是勸您一心念佛,即是最好的妙法了。
334問:玉皇上帝是不是佛教?
答:玉皇上帝是眾神之王。而眾神又是管世問的是非善惡,如政府組織一樣,佛教是教育而不是政治。佛是大覺者,具有無上的慈悲與智慧和德行。為宇宙問最尊貴的導師。是故玉皇上帝不是佛敉。但玉皇上帝也在護持佛法、受佛教化、供養三寶以增天福。
335問:被人欺侮時念佛是否有效?欺侮人的人會不會受果報?
答:被人欺侮時念佛,是修忍辱與慈悲,也能解冤釋結,功德無量。欺侮人的人當然要受果報。強中自有強中手,今日欺人明日被人欺侮,因果循環。但我們也不要希望對方受報應,若有此心即冤愆未了。將再會被別人欺侮,念佛是要消業,解消冤業。
336問:信很多教是不是雙腳踏雙船?會怎樣?
答:信很多教門當然是沒有專心,如雙腳踏雙船。但尚有一點向善之心吧!不玫於造惡業。但沒有多大收獲,比喻一塊地,五穀雜子一撒,能有多收穫嗎?反而沒有收穫。
337問:信佛可不可以拜神、拜玉皇上帝?
答:禮貌上的崇拜並無不可,心靈上歸向佛,才是真正的佛教徒。學習方面亦要依佛法而修,不能摻雜外道方法。
338問:鬼神可以冒充正神,或擾亂人的平安,難道沒有天理法力可治?
答:陽問政府機關甚多,到處都有警察保護人民。而騙子流氓也到處皆是,再好的政府也不能週到。況且眾生無始以來冤愆甚多,有些事情官府也不能硬插手。──譬如家內事,感情糾紛,或表面為善,骨子裡陰謀等。
339問:吾人若遭不幸,如何得知是鬼神,或是命該如此?
答:假使大進到我們屋子來,是好人或是騙子流氓您知道嗎?當然要依我們理智去判斷。若是被騙或是被劫,可能是我們有貪小便宜之心,或失了理智,或可能是前生的冤愆或欠債。都有可能。鬼神亦復如是。──命運者佛教所說因果也。
340問:如何避免邪神而親近正神?
答:俗說:「龍交龍鳳交鳳」。賭人必交赭友,酒人必交酒友。各有因緣。正心者必交正人君子,邪心者交邪友小人。人有貪小便宜之心,所以給小人有機可乘。若是正心學道、學正教,邪神又奈何?
341問:讀心經有何功德?
答:讀經專注一心,能除妄想、能生定、生慧。讀心經能解空義。「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「是大神咒、是大明咒、是無上咒,能除一切苦」。
342問:是不是出家才能精進修行。
答;出家故塵勞業事少,可?心用功精進。但用功修行在心不在形式上,在家若誠心用功也是一樣。
343問:不覺悟、不懺悔是否前世業障有關?
答:不覺悟不懺悔,當然與前世業障有關,及有沒有智慧,有沒有善根都有關係。可以用功精進修行而培養。
344問:如何做到身心奉獻?
答:若能身心用功修行,而且身心奉獻利益眾生。為佛法之弘揚而努力,即是正奉獻。若為求私利或被恐嚇利誘,才奉獻為邪。
345問:修行的煩惱是什麼?
答:貪瞋痴等一切惡習就是煩惱。五欲(財色名食睡)六塵(色聲香味觸法)妄想,皆是修行的煩惱。
346問:如何與人結善緣?何謂善緣、孽緣、惡緣?
答:作一切的善事,講好話、做好事,隨力與人幫忙,有利益他人的事都是結善緣;男女間不法之事,或親人眷屬,忤逆之事,都叫做孽緣;害人、作一切惡事,打人害人、誹謗人、殺生、偷盜、欺騙,都是惡緣。
347問:鬼妖害人閻羅王為什麼不管?
答:世間、流氓、黑社會、邪人、惡人警察局為什麼不把它通通消滅?有的是生的惡緣、孽緣、冤愆,或自己業障深重。閻羅王也管不了那麼多!
348問:若有自卑感如?排除?
答:事事可謙虛而不可自卑,謙虛即受益而能上進。自卑即無志、無能、變成懦弱。應拿出勇氣來,克服一切困難。或依佛法啟發菩提心,即我成為菩薩,何卑之有。
349問:學佛習武有沒有衝突?
答:學佛修心養德,利益眾生。習武健身、防身即不衝突,一切事物皆由人之應用,善用即善、惡用即惡。
350問:如何修才可以成就忍耐之心。
答:以慈悲對待一切人。要想我是修行學菩薩的人,對方都是眾生。多用功修行即心性柔和。
|